舒卷云烟写天真
我与方强从十几岁相识,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1987年我们又在一起共事,在一个楼里画画,感情笃深。方强性格开朗,或喜或怒,不加掩饰,快人快语的性情透出几分天真,让人觉得他总也长不大。正是这份天真让他在身处大自然之中时突显为激情荡漾并不时迸发出灵感的火花。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北京全总干校的王宏、张步、叶春阳等一批画家下放到罗山县,在罗山播下了美术的种子。到上世纪80年代始至今,经何家安老师和文化馆姚国舜馆长的不断努力,逐步形成了较具规模的大别山美术群体。这个美术群体不断扩大对外交流,在省内外形成较大影响并受到学术界关注。这个群体从一开始就遵循了李可染先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治艺之道。并以实践证明了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方强即是这个群体中最早接触传统的画家之一。他从宋元诸家入手,至明清诸家矩矱而出,从章法经营、运笔用墨,务求全神。他临摹元代王蒙《春山读书图》,将王蒙短披麻皴法运用的舒朗跌宕、纵逸自如,厚重不失空灵,繁复而不板滞。他临摹明代沈周《虎丘送客图》更是将沈周长披麻皴法运用的洒脱飘逸、笔苍墨润而书味十足。从方强现在的山水作品中,我们仍能看出王蒙厚重苍茫、沈周严谨洒脱的影子,他已将众多古人之笔法互相交叉、灵活运用,从不规则之中求规正,从而形成自我面貌。正如黄宾虹所说的:“入乎规矩之中,又超乎规矩之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初何家安老师带着大家研习传统,历经十年,这是一个非常枯燥的过程,其间还要从牙缝里挤出钱来到故宫看历代藏画展。我们走过来了,而且感到庆幸,因为我们掌握了作为一个山水画家必修的一课,我们现在看别人的画,一眼就能看出他出自某家,对传统理解有多深,不经此道,当意识到传统的不足时,再回头补课恐失之多矣。
对待深入生活,方强一样是严谨的,他总是带着问题走向真山真水,我们称此举是到大自然去化解传统。如果说学习传统是一个枯燥的过程,那么化解传统更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近年来,方强先后到过黄山、太行山、武当山、神农架、张家界及长江三峡等多处写生采风,将不同地貌的山石结构进行比较,从中发现规律并印证古人是如何通过这些大自然的造化之功来寄托笔墨、抒发情感的。对于豫南大别山,他更是耳熟能详,如数家珍,这些年,他无数次深入到豫南山区采风,豫南山水风物早已印在画家脑中并成为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经年累月的努力和探索,传统乎?生活乎?多少画家对这个常挂在嘴边的话题感到麻木,方强在传统与生活的来回奔波中饱尝了学画的艰辛。如今他即使信笔涂鸦,一草一木都是情之所致,看似大别山,又非大别山,早已超越对自然的摹写而进入状物传情、抒发胸臆的自由境界。
多 年的探索,方强创作了大量表现豫南大别山风情的山水画作品,有田园景致,亦有高山大川,无不寄托了他对家乡山水的挚爱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这些作品有很多参加了全国美展并获奖,可谓成绩蜚然。
祝愿方强能永葆艺术天真,用笔墨创造自然天真,用艺术语言将这份天真传递给更多的人。
拙诗一首勉方强:
情寄大别四十春,家山入梦成丹青。
借得豫南竹一管,舒卷云烟写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