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岭山水画小品
中国山水画以山为德、水为性,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韵外之致的美学品地,是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的集中体味。孟东岭的山水画无疑体现了这一精神真谛。多年来,画家孟东岭跋涉在巍巍千里太行的山林沟壑之间,默默地耕耘在水墨艺术沃土之中,细细品味着太行的雄浑苍健、大气磅礴,将中国文人以山为乐、以水为知,以空为悟、以远为觉的气度精神灌注案几笔端,用心灵为太行传神描摹,用画笔作太行山的歌手和诗人。
孟东岭为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山水画研究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他处于“水泥森林”时代里, 没有被商品经济的快餐文化乱花迷眼,而是甘于寂寞,身在陋室潜心于山水为友,画笔为伴,怀着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的自然理想,融汇天人合一的真性情和素朴生命哲学,习画至今凡三十余年间,扎根传统,孜孜以求,潜心研摹。多年研习水墨山水画,又经贾又福、王文芳、李琦、钟涵等多名高师指点,融会百家,汲取养分,多次在国内各报刊发表作品和举办展览,被业内人士广泛关注,部分作品被国内外藏家收藏。
人对世界的态度不同,看的方式也就不同,从而所体现出的笔墨精神也就不同。孟东岭的画作不仅能够诠释黑与白、疏与密、远与近、有与无、藏与露、浓与淡的古典含义,也融合着现代山水的立意、现代人的思想意识,意境更加开阔,气韵更加生动高远,无论江山多娇与山水空蒙,气象萧疏、烟云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都集中体现了尚天真、施造化、立意境的山水画至高境界,其平缓连绵的山峦,温润清净的草木泽生,素雅苍茫的水天一色,渔舟唱晚的自娱天趣,别有一番天地。让人体味了中国最为古远的命题--天人合一。
都市经济的盛行一点也没有掩饰人们对于田园经济的向往。人在山水面前,求索的是江山永立的精神,它不是瞬息万变、反复无常,而是永恒、崇高、优雅与素朴。孟东岭当兵时多年居住在太行深处,经常与山民一同劳动,亲身感悟到山民的淳朴和太行山的苍茫厚重,转业后他仍然对太行山情有独钟,一次次在太行山的沟沟坎坎峰峦叠嶂里面捕捉灵感,置身太行,既用笔记其形,更用心画其神,目观心记,身游而神游,身入而神入。并引太行之气,汲太行之精血,将太行的魂魄融入画家的经脉。至此,画家运用散点透视法任凭情感汪洋恣肆,收自然山水的“神、妙、奇、巧”和“筋、肉、骨、力”于胸,平远如同“漫步在山阴道上”,边走边看,散点透视不断变换,可以画出长卷;闲来独坐山亭,孤芳自赏可以作一方小品;从山顶画到山脚,如登高俯瞰,可以画出立轴;在“气、韵、思、景、笔、墨”的情致推动下,运用远近山的形状深淡对比,主次、错落、勾连、参差、远近、高下、虚实、藏露演绎得潇洒自如。
孟东岭的山水画多以太行山野之趣为最,往往点景不多,或鸟、或船、或房舍寥寥数笔,恰倒好处:坡石水口间花木点缀,舟楫往复中山环水绕,牛羊饮涧,农舍散置,溪泉斜挂,杂树交柯,细节生动传神,仿佛春天新鲜的斑斓的色彩奔涌而来:山在动,水在流,草在长,枝叶在发芽,鸟儿在啾鸣,舟楫在轻轻波动水声。他传达给我们绘画语言,犹如繁华落尽的枝干和复杂过后的单纯:既干净疏朗有质感,又缜密繁富有气韵;既有宏观的泼墨写意,又有微观的细节写真;既有诗性诗意的叙述,又渗透着厚重深远的文化信息。孟东岭可以说做到了胸有千壑、从容贯通,具有似静还动的恍隐、转瞬即逝的变化、模糊不清的幽暗、亦真亦幻的气度。
随着历史的流动,看的方式的变动,山水画的风格与立境亦有变化,但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却从未改变。孟东岭的山水画,既注重对客观山川的描绘,又注重对主观心灵的表现;既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也注重个体与时代风貌的创新。孟东岭在追求主客观的统一过程中,经过多年的实践,为山水传神写照,为太行精神塑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是值得推荐和介绍的。
注:本文作者《绿色画报》记者